編輯部電話:010-84655987
發行部電話:010-84634575
傳 真:010-84631422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東路95號
郵 編:100101
-
班主任微信公衆號 班主任新浪微博
作爲教師,我們對下列情形並不陌生:
案例1:一個學生今天沒交作業,老師將他叫到辦公室,問道:“你昨晚爲什麽沒做作業?”該生剛想回答,老師搖搖手說:“不用說了,肯定是你的懶病又犯了!”該生低下頭,無言地離開辦公室。
案例2:近來班級一名女生成績下降,聽到“早戀”謠傳的班主任叫來該生談話。老師問:“聽同學說,你喜歡上了某某同學,是嗎?”女孩滿臉通紅,連忙申辯:“老師,沒有的,是他們瞎說。”“無風不起浪,你再想想,有沒有這回事?”“真的沒有。”“那好,你走吧。”該生回到班級後,同學們竊竊私語,打聽老師說了什麽,女生十分郁悶。
反思以上兩個情景:案例1中的老師沒有給學生陳述理由的機會,所以他們的談話中沒有傾聽,只有高高在上的評判;案例2中的老師雖然聽了學生的回答,但也只是敷衍了事地聽聽、說說,既沒有談話前細致的調查,也沒有談話中的仔細傾聽、耐心詢問,更沒有詢問了解女孩爲何成績下降,從而難以深入分析、正確判斷學生成績下降的真正原因。
如此溝通,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心越離越遠,甚至引發學生心理問題。那什麽是真正的傾聽呢?
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是心理溝通的第一步,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第一步。傾聽既可以表達老師對學生的尊重,也能使學生在比較寬松和信任的環境下訴說心裏話,傾訴煩惱。
調查研究發現,在溝通的各種行爲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傾聽,而不是交談、閱讀和書寫。(傾聽占40%,交談占35%, 閱讀占16%,書寫占9% )
既然傾聽在溝通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們一定要重視傾聽,在與學生溝通中,要舍得花時間,以真誠的心、正確的方式去認真傾聽學生的各種問題、各種困惑、各種心情,這樣才容易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生建立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師生關系,用傾聽去爲學生的心海營造一片蔚藍的晴空。
傾聽中易出現的問題
在實際教育教學中,一些老師由于心理學知識欠缺或自身經驗不足,常常沒有意識到傾聽的重要性,不注意傾聽中的一些細節,甚至忽略了學生需要他人傾聽的心理需求,導致傾聽過程中出現問題。
問題1:不願傾聽,急于下結論
案例1中的老師就屬于這一類型。這樣的工作方式使學生失去傾訴的機會,容易與老師産生心理隔閡,甚至關上心門,不願再與老師進行交流;而老師呢,則失去了解事情真相的機會,失去了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和准確性,更失去了與學生進行心與心交流的機會,失去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也爲師生關系的不融洽埋下禍患。
問題2:缺少共情,輕視學生問題
案例2的情形具有典型性。該老師只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問題詢問,可能在這位老師看來,這個問題並不重要,或者沒必要了解更多,只需提醒一下學生即可。但對于謠傳的“早戀”問題該老師也沒有重視,更沒有設身處地站在女孩的位置,用“共情”的方式思考一下,或許該生正在爲同學的謠傳而苦惱,甚至不知如何處理,還想向老師求助解決的方式。
老師這種輕視的態度可能會給這個女生帶來更大的傷害,甚至導致成績繼續下降。因爲任何一個“果”的後面可能會有多個“因”,輕視,只會産生更多“因”。
問題3:帶著情緒,作簡單的道德或對錯評價
有些老師習慣于對學生的言行作簡單的道德或正確性評價,如下面的案例(見表1):
顯然,表中的這些話語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常能聽到,這類話要盡量少說甚至不說。這樣的評判,既給學生潑了一頭冷水,又不能解決問題,因爲只有簡單的評判而缺少有說服力的解釋。
學生是向老師請求幫助和尋求理解的,而不是來聽批評和指責的,方法行不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問題再簡單也應該引導學生去解決,抱怨再多也要耐心地去了解他爲什麽有那麽多的抱怨,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問題4:詢問過多,做出不恰當的情感反應
學生向老師傾訴時,往往只是被動地提供信息,並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根源是什麽,如果老師耐心傾聽,或許在學生敘述過程中就能漸漸理出頭緒,找到問題根源所在。如果老師總打斷學生敘述,不停地詢問,就會擾亂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敘述更加混亂。
另外,在學生敘述時,如果老師做出不恰當的情感反應,容易對學生産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強化學生的某些不良情緒,如“你一定感到很傷心”“你一定覺得很委屈”等,這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所以,在學生進行心理傾訴時,我們老師應該做到:可問可不問的,少問;可說可不說的,少說。
傾聽的正確方法
以上那些不當做法引發了我們更多的思考,促使我們堅持不懈地探索更適合學生心理、更深入、更有效的傾聽方式,經過實踐,有以下這些方法可供借鑒。
方法1:用心傾聽,聽出真實想法
由于職業原因,我們老師十分擅長“說”,而不善于“聽”,因此,我們要努力克服這個弱點,盡最大努力學會聽,不但用“耳”聽,更重要的是用“心”傾聽。
在傾聽學生想法時,一定要專注,要以機警和共情的態度投入到學生的感受中去,努力“聽懂”學生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等行爲傳遞出來的信息,還要盡量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並結合以往經驗去傾聽學生在交談中省略的內容,沒有明確表達出來的內容或隱含的意思,甚至連學生自己都不知道的潛意識中的想法。
方法2:善于辨析,做出完整判斷
老師在傾聽學生敘述的過程中,要注意對他的不同表達方式做出較爲准確的判斷,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如下面的案例,兩個男生在體育課打籃球時相撞了,有如下四種敘述(見表2):
因此,我們在傾聽學生敘述時,要非常留意關注和辨析敘述者在描述人和事時所使用的詞語及結構,這一點比事件本身還重要,這一方法有利于老師對整件事做出較爲完整和准確的判斷。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透過事件本身更深入地去了解一個學生的脾氣、性格,從而根據學生本身的特點,積極尋求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3:適度反應,運用鼓勵引導
在學生傾訴過程中,如果老師能做出適度反應,運用簡單的肢體動作和簡單的詞語、句子對學生進行鼓勵,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這一方法包括下面兩點:
① 簡單動作,傳遞尊重和理解
最簡單的動作就是點頭。在學生敘述過程中,老師專注傾聽,配合目光的注視適度點頭,對學生的講話表示認可,會讓學生覺得你對他的話是重視的、感興趣的,他就會更加信任你,從而繼續往下說。切忌在學生敘述時東張西望、顧左右而言他,使學生失去和你交談的欲望,從而喪失溝通良機。
如果碰到學生傷心難過時,也可以輕輕拍拍學生的肩膀或者學生的手;遇到學生敘述的聲音很小時,可以身子稍稍前傾,以便仔細地聽清楚。
②簡單語言,傳遞信任和鼓勵
在和學生進行心理溝通交流時,語言一定要簡潔,切不可喧賓奪主,搶了學生的話語權。有一些簡單、常用的話語,如“是的”“確實”“哦”“你說的真有意思”“請你說下去”“我明白了”“你覺得還有別的原因嗎”“你再說得詳細些,好嗎”等等,而最常用的是與點頭動作合在一起的“嗯”。
這些簡單的話語向學生傳遞了這些信息:“我在認真聽你說”“我對你說的很感興趣”“我期望你繼續說下去”等等。這些話語雖簡單,但卻非常有效。如下面的案例:
一個男生成績下降了,老師經過觀察發現他上課總是低著頭,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找他談話。老師先讓這個男生分析自己成績下降的原因,男生說自己上課沒法集中注意力。
老師並沒有在這裏止步,而是微笑著問:“你覺得還有別的原因嗎?”男生回答:“應該沒有了。”
這時老師注意到整個談話過程中,這個男生始終是低著頭的,于是老師又笑著問道:“你爲什麽老低著頭啊,擡頭看看老師,好嗎?”
這個男生難爲情地說:“老師,我最近剪了頭發,實在太難看了。”
于是,這位老師找到了男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認爲自己剛剪的發型不好看,害怕老師、同學笑話。這是青春期孩子關注自身形象的正常表現,于是接下來老師的談話就很有針對性了。
通過老師的鼓勵性引導,這個男生說出並漸漸打消了顧慮,又重新恢複了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成績也漸漸上去了。
通過以上案例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該生注意力不集中僅僅是成績下降的一個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發型變化引起了心情變化,由于過分注意他人的評價而給自己帶來了不必要的苦惱和麻煩。
由此可見,作爲學生心靈導師的教師,在與學生進行談話時,一定不能帶著自己的情緒,忽視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過多地詢問和打斷學生的傾訴,導致心理溝通流于表面,從而使學生的心理蒙上陰影。
相反,我們更應該以“共情”的方式,用自己的真心、細心、耐心慢慢打開學生的心門,走進學生的心靈,將他們從迷霧中引出,用自己愛的光輝和傾聽的藝術去照亮學生成長的道路,讓他們在晴空下健康地成長。
欄目:工作筆談
作者:文宏 浙江省杭州市錢江新城實驗學校
責編:周芳